羊城晚報財經評論員 戚耀琪
東方甄選12月16日宣布,董事長俞敏洪兼任東方甄選CEO職務,免去孫東旭的東方甄選執行董事、CEO職務,即日生效。在這之前,外界就傳出東方甄選面臨孫東旭與董宇輝二選一的傳聞,讓公司的不和進一步在外界面前展現出來。最終,俞敏洪選擇了保留董宇輝、舍棄孫東旭,也算是“揮淚斬馬謖”。
此次事件起因是東方甄選近期的“吉林之行”視頻贏得了贊譽。有網友詢問出自誰手,東方甄選賬號回應稱,主播在鏡頭前,背后是文案創作團隊、拍攝團隊、剪輯團隊的小伙伴們,大家協作,才有了一篇篇專場小作文。這一言論引發了東方甄選主播董宇輝粉絲與東方甄選之間的叫板。
實際上,這里面透露出的就是,真正的市場化網紅究竟能不能由公司內部誕生的機制問題。
董宇輝2019年加入新東方在線,是高三英語名師并成為高三英語學科最年輕的負責人。到2021年,教過50萬名學生的董宇輝成了東方甄選農產品的主播之一。這意味著企業有特定的人才選拔、激勵機制和極高薪酬回報,以此讓網紅模式成為產品銷售的主力。只是,網紅的天分往往是超越企業的工具化機制的,因此才會成為獨一無二的存在。若成為明星之后,拿到了幾千萬元報酬,可依然處于員工位置,難免就會被同樣是員工、薪酬相對極低的同事和上級“背刺”。
明星是要靠經紀公司打造的,兩者是共生和平等的市場關系。但在一家大公司底下,能不能把員工培養成網紅,就和網紅能不能在公司里面被制造出來是一個道理。
不只是東方甄選,其余的國企、外企、私企,都是同樣的道理。很多有獨特個人魅力與才能的員工,如果不能成為老板或者老總,最終基本都會離開,或者自己創業,或者獨行江湖。原因不只在于員工和老板之間的薪酬依然有差距,更在于以員工身份是不可能掌握核心資源和話語權的,被平庸之輩或不忿之人的同事各種背刺就更是理所當然的。
優秀員工尚且如此,更何況是明星般的人物。傳統的薪酬機制和用人氛圍壓制了多少能夠成才的人物,而傳統的公司制度同樣也是不可能生產市場上需要的明星的。但是讓明星人物做企業老總可能是一種資源錯配,這就和讓明星出來創業然后看他把錢花光、公司倒閉一樣唏噓無奈。
俞敏洪身兼讓新東方轉型和重生的重擔,更有著傳統上對知識分子和有才之人的尊重基因。因此他兼任東方甄選CEO,就是要做好長期培育市場人心的工作,以此更好地對接人性,實現有效精準的消費供給。用“人類靈魂工程師”的思維,才能影響消費者的靈魂,明星就要有這樣的作用。只是年輕明星如果始終要在企業的大屋頂下,就要繼續產生機制磨合和同事配合。同事不是明星的經紀人,更不會幫明星拎包、洗地、開車門。當真正的明星長成大樹沖破屋頂時,還是難免出走的。